首页

源码搜藏网

首页 > 开发教程 > 软件工程 >

提高软件质量实践——Facebook 篇

创建时间:2015-03-09 23:24  

  Facebook 从 2004 年的哈佛校园的学生项目在短短的 7~8 年的时间中快速增长为拥有 10 亿用户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,又一次见证了互联网创业成功的奇迹。同时它的产品研发流程也成为了众多互联网产品公司的追逐对象。今天我们来看一下 Facebook 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实践。有人说,现在的 Google 象早期的微软,现在的 Facebook 象早期的 Google. 我觉得不无道理。 虽然 Facebook 已经早已不是创业公司,但是不难看出它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仍然保持着创业公司的风格。在产品研发上,他们以小的研发团队为核心,遵循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则:

  为了遵循以上原则,Facebook 工程师采用以下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产品质量:

  Facebook 之所以采取这种质量控制策略和它的产品特点密切相关:

  1. 用户对社交产品质量的容忍度相对较高。比如发微博,现在连不上,等一会在连接也可以,现在发布不出去可以等一会再发,粉丝数量统计有误,没有人太关心。其实 Facebook 并不认为自己的质量差。他们认为产品的质量高低不是有多少个 failed 测试用例,有多少个 bug 来确定的,而是有用户对质量的期望值来决定的。如果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值很高很高,一个 bug 漏掉了都会照成质量差的印象,用户很有可能放弃使用。相反,如果用户的期望值一般,100个 bug 漏掉了都不会影响用户继续使用。所以 Facebook 产品发布的条件是满足用户对质量的期望值即可。
  2. 相对宽松的产品发布周期。不像微软或 Google 很多产品已经在市场上,用户对下一版本的发布时间和新增加功能的期望很高,这往往给产品开发组的压力很大。Facebook 基本没有这个问题,它有适合自己的发布期限,不用受到外界干扰。
  3. 产品发布和监控流程比较完善,即使有漏测的 bug,对用户的影响可以控制在最小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及时修复。

  Facebook 质量控制中引以为豪而且倍受瞩目的就是“没有专职测试工程师”。我这里需要专门讨论一下:

  1. 什么是“专职测试工程师”? 头衔里面有“测试”的工程师?专门找 bug 的工程师?专门做质量控制的工程师?等等。
  2. Facebook 的确没有带“测试”头衔的工程师,也没有专门运行产品找 bug 的工程师。每个人都是开发工程师。但是他们的实际工作有区别,有的专门做面对用户的产品,有的专门做测试,开发工具,有的专门做产品的构建和持续集成工具和流程,有的专门做发布和监控的工具和流程。如果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和测试的划分的话,除了第一类外,其他都可以看做专职测试工程师。
  3. Facebook 不是惟一一个没有带“测试”头衔工程师的公司,很多软件公司都没有,比如 twitter.
  4. 很多人把专职测试工程师指专门运行产品找 bug 的工程师。微软在 2005 年去掉 STE (software test engineer )岗位,就已经没有这一类型的专职测试工程师了。

  所以个人认为,专职测试工程师是个非常模糊的结论。尤其现在我们对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的不断演变和提高,“测试”的概念不仅仅是指找 bug 了,所有围绕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都是测试。头衔上有没有“测试”不重要,有没有“测试”岗位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何有效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。

6 0   标签: Facebook   
上一篇:如何提高代码质量(管理篇):代码复查
下一篇:走向“持续部署”

相关内容

热门推荐